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北京高考 > 文章正文
 
2007年北京市高考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007-6-5 来源:北京教育考试院 【字体:小 大】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高考报名总人数为125435人。其中,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109876人,报名参加高职班单独招生考试的15559人。

    在报名参加统一考试的109876人中,文史类考生为35837人,占报名总数的32.62%;理工类考生为74039人,占报名总数的67.38%。应届生为92621人,占报名总数的84.30%;往届生为17255人,占报名总数的15.70%。

    今年全国共有785所高校在京招生,在京招生计划总数78436人。按科类分,文史类计划24249人,占计划总数的30.92%;理工类计划54187人,占计划总数的69.08%,按学历层次分:本科计划46786人,占计划总数的59.65%;专科计划31650人,占计划总数的40.35%。

    全市共设考区19个,考点151个,考场4179个。其中,统一考试考场3687个,单独考试考场492个。

    二、领导高度重视,市、区认真部署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今年4月27日,我市召开了2007年北京市教育考试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市长赵凤桐、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会上全面部署教育考试招生工作。

    6月4日上午,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副市长孙安民等市领导到朝阳区考试中心检查高考准备工作,要求各区县委、区县政府和市、区两级教育行政机构、考试机构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对高考工作的领导;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各项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环节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试卷安全保密;要严格管理,精心组织,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切实做好考务管理工作;要做好服务工作,为考生和社会营造宽松的考试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要求公安、交通、保密、安全、信息、供电、卫生、城管、新闻宣传等部门与市教委、考试院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高考工作万无一失。

    各区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部署考试工作。各区县都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管书记(主管区长)任主任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委员会(联席会),区县教委成立了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亲自听取高考工作安排和预案,加强对高考的统筹、领导。

    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考试安全、公正

    (一)加强考前检查,确保试卷安全保密

    考试院及各区县考试中心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要求,加强了对保密室的建设和对试卷运送、保管等流程的管理,并积极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给予支持,共同确保试卷的安全保密。

    考试院于6月1日开始,对各区县保密室进行检查,巡视考点的硬件配备情况和监考员的培训情况;考试院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结合历年的组考工作经验,制作了组考培训多媒体软件,提供给各区县用于培训。

    (二)加强网络监控,严防有害信息传播

    6月1日上午,考试院会同市公安局网监处、文保处等单位召开高考网络安全监控工作协调会。会议要求,要切实做到各方责任明确,加强沟通协作,对互联网有关信息进行监控,严防高考涉嫌泄密信息传播,严打招生考试网上诈骗,有效封堵危害高考安全及损害考生利益的有害信息。

    (三)加强巡查监督力度,全面实施远程电子巡查

    今年高考期间,我市继续抽调部分高校纪检监察、招生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作为常驻巡视员到各考区巡视检查考试组织工作,考试院还将组成4个巡视组分赴各为考区进行检查;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用教育考试远程电子巡查指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市、区(县)两级视频对话,覆盖我市所有高考考点、考场。市、区(县)、考点三级远程电子巡查指挥系统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考试管理手段现代化水平,提升考务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启动预警机制,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为有效处置教育考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考试院制定了《北京教育考试院处置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成立了处置教育考试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我市高考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各工作环节通畅,我们将在教育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精心组织考试招生各项工作,确保考试安全、招生公正,让人民满意。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